刚开始做照光的家长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到底给我家孩子几秒才够又不伤皮肤?门诊里我们也喜欢先让家长看一台小仪器,面板上蹦出的数字一点点往上跳,孩子的小手背被光圈轻轻贴一下,0.2秒闪一次,只感觉温温的,没有任何痛感,这就是第一步。0.2秒看似短,其实已经把窄谱光能量投进皮肤真皮层,医生盯着看两分钟,那块白斑边缘出现极淡的粉红,表示能量刚刚好。
第二次复诊时,很多人担心上次时间短,会不会没效果,其实皮肤已经开始启动“唤醒色素”程序,只是我们肉眼还看不到。这时候我们会把计时往上加0.3秒,变成0.5秒,同样贴小手背,粉红比第一次更明显,但仍没有出现刺痛或者脱皮,医生就会点头:可以再加。光疗就像小火炖汤,锅太小火力一下太大,汤就糊底,所以时间每次只加小步长。
一般前四周,时间会从0.5秒慢慢爬升到1.2秒,平均算下来一周也就加长0.2~0.3秒。到了第五周,皮肤开始耐受,但未完全适应,我们会先把时间固定在1.2秒,观察一周,看白斑有没有出现针尖大的黑点,或称“色素岛”。如果色素岛出现,接下来再小幅加到1.5秒,整个过程就像玩闯关游戏,过完一关才解锁下一关。
有家长问:加到2秒是不是就可以一直照?医生答:还得看肤质和季节。夏季出汗多,皮脂分泌旺,皮肤对能量吸收快,可能到1.8秒就打住;冬季皮肤干燥,耐受高,能加到2.2秒,但也可能降到1.5秒,所以每次复诊都要重新试。记得“季节变,秒数跟着变”,莫用旧口诀套新模式。
不少家长担心停两天会不会“掉级”。其实光疗有累积效应,中间因为感冒或出游停三五天,医生会把时间降回前一个档位,比如从2秒退回1.8秒,再给孩子一次机会重新上梯子,基本不会“前功尽弃”。但一连几周不来,前面的逐步加法要重新开始。
照光后当天,白斑边缘呈均匀淡粉,按压一下颜色不退,第二天早上粉红消失,但不脱皮不刺痛,代表剂量恰好;如果当天就发红发肿,下一次直接把时间减0.2秒;若第三天仍旧红,还得再降。简单地说,“粉红不过夜,剂量就稳当;红肿超两日,回退再修复”。
儿童皮肤比成人薄,角质层的厚度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二,光很容易穿过去,因此时间不能照搬大人经验,必须从“儿童起步表”开始,而不是家长网络查来的成人秒数。我们总结过一份曲线,三岁起步0.2秒,六岁0.3秒,十岁0.4秒,稳步上浮。这样做的好处是:90%的孩子不会出现疼痛抗拒,八成家庭能完成整个疗程。
如果家长想更快知道自家孩子能加到几秒,可到院做一次光斑测试:仪器在不同时间打出六个小圆圈,肉眼24小时内观察哪一圈出现最佳粉红,医生就选取对应秒数作为后续主档。整个测试只需十分钟,不额外增加创伤。
最后提醒:照光后给孩子洗澡时用温水,别让香皂在白斑处反复搓,减少掉皮;如果觉得皮肤干,可以用宝宝润肤露轻拍,薄薄一层就行。坚持数周后,最早出现的黑点会在白斑边缘“排成队”,小黑点上方的汗毛也会跟着变深,这就提示“加秒数”可以放缓,进入“稳秒期”。后续是否继续加码,直接在线上点击咨询医生,我们把最新秒数调整表发给您。
有码不扫,何以扫白斑
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