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做初筛的朋友或者已经确诊的朋友拿个小镜子问:“医生,您看这白斑被伍德灯一照怎么感觉红了一圈,是不是要发展?”我想把这个小困惑一次讲透:通常来说,白癜风被伍德灯照了以后,正常反应是白色斑片呈现出很明显的亮蓝白或瓷白色荧光,颜色越纯,边界越清晰,意味着色素脱失越彻底;肉眼可见的红色、潮红反而并不是灯所致的红,而是局部皮肤原来的轻微炎症、抓破、最近涂过外用药的刺激残留,或者被衣袖摩擦后的微小充血。灯只是打了个“黑板”,把这些平时看不出的细节放大了。
那为什么自己盯灯时会看到红?人的瞳孔在暗室里会放大,伍德灯管本身发的是长波紫外,肉眼看光线有点紫紫的。我们的视神经短时间接受了大量紫色背景光,再对比白色的荧光斑,就容易产生“白斑外圈发红”的错觉。关上灯再看,红也就没了。实在不放心,可以换一间亮一点房间让皮肤休息半分钟,再观察颜色是否依旧,基本就能排除误读。
家用迷你伍德灯越来越普及,买回家后最好在晚上熄灯、拉上窗帘。把灯贴在皮肤大约3厘米高度,别来回摇晃,眼睛稍微眯一点,保持5到10秒就能看到荧光边界。如果看到整个斑块呈均匀的瓷白色,边界干净利落,多半是老斑,说明色素细胞基本歇业;如果边缘出现一颗颗小点状“发光”或者荧光淡淡,边界模糊,有可能是新发早期,赶紧做个记录,方便下一步对比。
有人用灯后第二天就觉得白班面积大了,不用慌。其实灯不会把斑“照大”,只是我们第一次认真看,边界细节被放大,再对照昨天的印象,就觉得扩张了。正确做法是每隔一周,在同一光线、同一角度拍照,把荧光边缘做个标记,三次对比后再下结论。自己镜头不好把握,可以联系线上医生发图咨询,省去来回折腾。
偶尔能看见灯下白斑边缘的毛细血管,淡红色细线,是正常生理结构,别当成病灶。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在伍德灯下白色区域里边出现新的岛状色素或原有毛发变白,这是个提示信号:毛囊处的黑素干细胞开始受损,需要及时干预,但干预方式别道听途说,先把图片或报告线上传给本院医生,听专业意见再决定下一步。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硬皮病、银屑病治愈后遗留的色素减退斑,也被灯照出来发白,但这类白色常带着点淡粉红色,上面鳞屑隐约可见,触摸质感粗糙。单纯白光肉眼难区分,伍德灯下又没有瓷白荧光,很容易被误判。必要时可借助皮肤CT或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鉴别,减少弯路。
日常在家,如果灯光下白斑忽然出现大片发红、瘙痒、灼热,多半是紫外线灯功率太高或距离太近引起的晒伤,先关掉灯,冷水冲一冲,涂点保湿霜,48小时仍不缓解,线上图文咨询即可。记住:伍德灯只是帮助定位,不是治疗仪器,千万别每天都对着自己狂照,反而激化皮肤屏障。
把伍德灯理解为“夜视镜”而不是“治疗枪”,我们就能轻松看待每次的荧光颜色。偶尔发红是情绪和光线的误会,真正要盯牢的是白斑是否瓷白面积扩大、边界是否毛刺状向正常皮肤延伸。把握这些线索,及时记录或线上问诊,就能稳稳地走在正确轨道上。
有码不扫,何以扫白斑
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