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照镜子时突然发现胳膊或脸上多了一个浅色小点,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白癜风?其实在家照着镜子就能先做个小体检,用眼睛、手指和最简单的“三件宝”:手机、尺子、自然光,先把心情稳住,再慢慢摸门道。第一步挑时间,每天上午十点左右,阳光不刺眼、屋里也不暗,找一面白墙当背景,让家人帮你拍清晰照片,固定距离、角度、光线,这样隔天再拍一张直接对比,可以发现色差和范围有没有变化。第二步看边界,用食指轻轻沿着白斑边缘画一圈,正常情况下边界清晰像圆规画出来,如果边缘开始模糊、像毛笔晕染,那就要留点神。第三步摸触感,手指腹轻压白斑和周边皮肤,感觉一下平不平,如果摸上去粗糙、稍微鼓一点,多半提示这块皮损在活动期。再来一招“灯光扫描”,晚上关灯只开壁灯,把胳膊或腿伸到光源下,侧着看看白斑是不是比白天更明显,如果在灯光下发亮、边界更清楚,也说明黑色素流失在悄悄加速。
有朋友问,万一面积小到用肉眼拿不准怎么办?教你一个小技巧:用一块透明塑料片,在上面画十毫米乘十毫米的小格子,每次把格子对准白斑,数格子数量就行。老格子多一格,就预示着可能正在扩散;反过来格子不变或者缩小,就是一个很好的止跌信号。如果条件方便,把每次拍的照片存在手机里,以日期命名,隔一两周拉个九宫格,就像日常咖啡拉花的打卡图,哪张颜色最深、哪张最浅,一眼就能看懂趋势。
除了看大小,还得留心白斑的“生长速度”。有些人今天像芝麻,下周成了黄豆,这叫“十天一倍”;也有人一年才大一圈,属于“慢扩张”。用拇指指甲盖做标尺,一块指甲盖大约一平方厘米,每半个月量一次,如果连续两次测得都超过去,就提示势头正猛,需要更上心。
颜色其实藏着老多信息。早期淡淡的“象牙白”常被大家忽视,日晒后转成“瓷白”才突然紧张起来。把一张白纸对折,半边贴在白斑上,半边贴在正常皮肤,眼睛凑近看深浅差。差得越大,说明黑色素越少。再来看“三色区”——白、淡粉、正常肤色交界是否清晰,清晰代表病情稳定,一旦三者混成一片,就提示可能又要“冒头”。
其实光凭肉眼会累,可以拉手机App辅助,美图里调低滤镜亮度,记录RGB值,RGB值越低越白,每天记一次,形成折线图,下降曲线陡峭就要提起警惕。有人还把RGB写到桌面便利贴上,像看股票K线,高出一下就开心,下滑就提醒自己注意作息。
每天穿衣脱衣两分钟,足够偷偷做一次“全身检阅”。把能看到的部位按“头颈、躯干、四肢、手足”四圈快速扫一遍,新出现的白白或者旧圈边缘长尖尖,心里立即打个标记。洗完热水澡后趁毛孔打开,站镜子前甩甩手扭扭腰,皮肤充血后白斑对比更明显,谁大谁小一看就知。
最后再送一句贴心提醒:这些自测法简单实用,但只能帮大家先做“排雷”。一旦发现边缘模糊、颜色骤白、范围猛涨,或者伴随红肿痒疼,别硬扛。打开咨询窗口,及时和本院医生聊一聊,拿到专业建议才是对咱皮肤最负责任的呵护。
有码不扫,何以扫白斑
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